互聯網時代,數字化催生著各個行業的變革與創新,建筑行業也不例外。智能建造作為解決建筑行業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契合建筑業、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時代需求,是推進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不久前,全國七大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之一的廣東佛山鳳桐花園項目兩項經驗做法“測量機器人和智能測量工具”、“施工機器人和智能工程機械設備”入選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鳳桐花園正是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建筑機器人批量應用的試驗田,這意味著碧桂園集團在智能建造的實踐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智能制造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1
堅持自主研發 解決行業痛點
記者在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中看到,博智林研發的測量機器人成為國內智能建造測量領域率先入選產品,原因在于其具備“常態化施工”的成熟作業能力,可滿足實測實量工藝對精度、效率、測量規則、測量報告內容的高要求;且應用適配性高,在不同戶型、不同施工階段、復雜工況都能完成測量。
衡量一款建筑機器人是否成熟,能否為市場、用戶所接受,不僅要“吸睛”,更要“實干”。據博智林研發負責人陳剛博士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截至2021年10月上旬,博智林測量機器人已在全國20個省、112個項目進行了實際作業。
▲測量機器人作業圖
“建筑行業是一個相對技術落后、比較傳統的行業,安全系數、自動化程度低是長期以來的痛點。我們聚焦建筑機器人研發的初衷,就是希望改變這一現象?!标悇偙硎?。
據他介紹,為了更好地實現建筑機器人在建筑工地智能化的應用,博智林在諸多核心零部件領域通過自主研發完成技術升級和突破,尤其是在涉及底層開發框架和算法的軟件層面幾乎可以說是“完全自主搭建的”。此外,博智林還構建起整個項目的BIM數字化應用系統,在項目工地上,運營著智慧指揮中心,通過BIM數字化手段對所有場景的施工進度和狀態全程掌控。
目前博智林已經建立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磚抹灰、內墻裝飾等 12 個建筑機器人產品線,其中絕大多數機器人可同時適用于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
那么建筑機器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不久前,在廣州首家應用建筑機器人的碧桂園增城石灘仙塘項目,記者看到工地上正在上演熱火朝天的人機協作作業。
在各樓棟頂層,智能隨動式布料機正在開展澆筑工作。操作人員發出動向指令后,布料機通過自動控制電機驅動布料機的大、小臂聯合運動,從而讓出料口移動到合適位置。相比傳統布料環境,這臺設備避免了多人協同施工失誤引起的安全風險,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可減少2名操作工人。
以往天花板打磨工序會掀起大量的粉塵飄散,作業后地面也會留下厚厚的積灰,如果不帶好防塵面罩,工人們很可能被嗆得呼吸急促。但有了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的參與,不僅打磨效果好,打磨效率約為人工的 2倍,而且其自帶的集塵裝置可實時同步收集打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灰塵,避免了低能見度造成的安全隱患,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建筑工人頸椎病、灰塵吸入等職業病的風險。
在樓棟內的另一處,一臺測量機器人正在忙著生成報表,兩分鐘就完成單個房間的實測,自動化測量的結果客觀且準確,出具的測量數據正是工人和機器人打磨工作的重要基礎。
如今博智林正在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體系,最終目標則是通過科學鋪排施工工序,讓機器人在復雜的工地像流水線生產一樣施工作業,發揮出集群效應,從而提升安全和質量水平,革新建筑業生產方式,讓“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為現實。
2
探索可持續發展 營造健康品質生活
在綠色轉型道路上,碧桂園積極探索,其不斷加大對綠色建筑的研究和開發力度,利用綠色科技、制定規章制度等,實現節能降耗,并聯合員工等利益相關方推進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碧桂園新增64個滿足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設的項目,累計發展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超過了2億平米,為業主帶去了更健康、更環保的綠色生活。
不止于此,碧桂園一直對可持續性建筑展開系列性研究,研究主題涉及綠色建筑、健康建筑、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等。為了讓綠色發展理念更深入人心,碧桂園綜合內外部機會對員工展開了可持續建筑的培訓,從而使員工對內更熟悉可持續性建筑的相關知識,對外更熟悉行業的最新動向。
截至去年底,在綠色建筑領域,碧桂園滿足LEED認證標準建設的項目約有6個,面積約3.9萬平米;已建設海綿城市項目約111個,占地面積776.82萬平方米,累計滿足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設的項目936個,面積達21201萬平方米,位居行業前列。
在項目規劃建設中,碧桂園始終將綠色理念貫穿其中。比如,在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一期,碧桂園運用海綿城市理念,設計開放式綠地和綠色生態屋頂,緩解降雨積水,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綠色生態屋頂可以遮蔽日曬,降低建筑室內溫度,提高建筑節能率。
在建筑機器人推進中,博智林通過高質量、穩定的施工,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大幅度減少了施工的返工率;減少建筑材料的浪費,降低工業污染排放及碳排放。其次,博智林目前正在加快研發相關節能減排設備產品,以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為例,提供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一站式解決方案,將建筑垃圾直接轉化為再建材制品,如園林路面磚、植草磚、盲道磚、各種實心混凝土磚等,即產即銷,變廢為寶,節省建廢清運費、磚類建材采購費,減少粉塵污染和運輸排放。
3
推出智慧工地 引領行業安全革命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碧桂園始終將安全質量放在發展的第一位,積極探索數字科技,利用智能化管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過建筑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提升建筑施工安全和效率;健全建筑安全生產標準化,多管齊下,狠抓安全生產。
碧桂園在成立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之時,就蘊含著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的“安全”寄托,“要始終將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圍繞零傷亡目標謀劃所有的事?!?/span>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的碧桂園正在通過“建筑機器人+BIM+裝配式”的模式解決行業發展痛點,引領行業安全革命。
憑借豐富的經驗積累及科技產業資源支持,碧桂園積極探索通過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數字化水平及應用現已走在行業前列。
碧桂園推出了施工現場管理一體化平臺“智慧工地”,這個涵蓋了人臉識別、AI智能攝像頭、VR安全體驗、塔式起重機遠程安全監控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功能的APP,可以多維度地監督工地生產的全過程。
▲碧桂園智慧工地現場
截至2021年4月,碧桂園已在54個項目推行“智慧工地”,APP整體上線率已達100%,上線項目填報率達87%,工地事故發生的概率得到了明顯降低。
圍繞“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指導方針,碧桂園還相繼發布并完善多項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管理標準和管理舉措,聚焦建設、施工、監理的關鍵崗位、關鍵人員,嚴格落實關鍵動作,同時建立隱患問責、事故約談機制。
此外,碧桂園還堅決實施穿透式管理,突破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難點,避免安全生產管控動作的末端失效,以“隱患等同于事故”為原則,嚴格要求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突破安全管理重點難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